馬太福音二系列(5.06)

從太26開始連續三章的經文一氣呵成地敘述了耶穌的受苦、釘死和復活。在太26:1-5中耶穌指出了祂在榮耀中降臨,在地上作王以前,祂必須還要走一段十字架的路程,這路程是神所命定的,但卻是神給人的救法,也是天國的王登上寶座的必經之路。從伊甸園被殺的羔羊,到施洗約翰所見證的羔羊,到此時終於顯明其所代表的真實意義。逾越節的羔羊就要被殺了。接下來,我們會看見羔羊的估價,一個是三十兩銀子膏主,一個是三十塊錢賣主,不同的存心,不同的結局,讓我們從中得到提醒和教訓。

一、三十兩銀子膏主:一生積蓄給主,流芳百代
主耶穌在世的最後一個星期,他來到伯大尼,西門為祂擺設筵席。伯大尼的馬利亞接待主、服事主,她認識主的寶貴,抓住一切機會愛主。雖然招來別人的指責,卻不顧個人的得失,只討主的喜悅。

1.坐主腳前——安靜的愛(路10:38-42)
馬利亞在每一次與主相聚時,總是抓住機會坐在主的腳前,敬慕地聽主口中的每一句話。她愛主,對主表示真誠的感恩。她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主的恩言存記在心中,作主的好門徒。這是她安靜的愛。
2.風暴驟來——不變的愛(約11:17-45)
這個家有一天發生了意外,拉撒路病死了。這場大患難沒有絲毫改變或影響馬利亞對主的愛,當她在家中聽說主耶穌已來到並叫她過去,“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雖然心中悲愴,仍對主抱有信心,其情意其愛心從未改變。
3.香膏抹主——奉獻的愛(約12:1-3;太26:6-7)
馬利亞要將最好的一份禮物,一件與主耶穌尊貴身份相稱,也能表達心中摯愛的禮物獻給主,不論代價多少。她選定的最貴的真哪噠香膏聖經稱之為“極貴的”,相當於當時的人三百天的工資,馬利亞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
4.打破玉瓶——徹底的愛(可14:3)
馬可記載了馬利亞的一個舉動:“打破玉瓶”。她的打碎玉瓶正是徹底完全的表達了自己的愛。她知道耶穌這次上耶路撒冷,是要擔當人類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她趁著主耶穌未受死之前,先用至貴的真哪噠香膏,膏主耶穌的頭和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
5.遭受非議——無畏的愛(可14:4;太26:8-9;約12:4-6)
主的門徒竟對她的愛心之舉表示不滿。這不公平的事沒有使馬利亞流淚,沒有因門徒的無理而困惑和傷心。馬利亞沒有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她只活在主的愛中。
6.慰主痛苦——及時地愛(可14:6-9;太26:10-13;約12:7-8)
馬利亞的這瓶香膏在主活著的時候表明了自己熱烈的愛和感恩,這樣及時,這樣親切,比起那些膏在主屍體上的香料好得多了。主珍視這樣的愛,希望全地接受福音的人都明白馬利亞這份愛,紀念她這份愛。

二、三十塊錢賣主——一生貪婪賣主,遺臭萬年
太26:14-25記載了猶大三十塊錢賣主的事。從猶大的經歷中,我們看到以下幾點:
1.平凡人的機遇
當你我面對罪惡的時候,我們面對了抉擇所帶來敗壞、毀滅的力量。這股力量,從聖經當中各式各樣的平凡人身上就可以看到。其中最明顯的要算是加略人猶大,那個背叛了主耶穌基督的普通人,他的名字永世蒙羞,因為他屈服在罪惡的權勢之下。
2.平凡人的轉變
“猶大”這個名字意思是“受讚美的”,涵蓋了崇高與顯貴的意思。然而,猶大從受人敬重、受使徒信任的人,變成了賣主的叛徒。他當初之所以加入十二使徒的行列,是因為他想要得到地上的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財富。他後來臣服於撒但的引誘,去見了大祭司,然後又自告奮勇當叛徒出賣耶穌。
3.平凡人的結局
猶大出賣了耶穌後雖然飽受悔恨之苦,卻沒有真心悔改,沒有祈求神來饒恕、來醫治他罪疚的心靈,猶大唯一的選擇是逃避。猶大灰心絕望的最後一幕就是自我毀滅,“出去吊死了。” 猶大最後的結局,不是一條繩子就能了結,而是要到審判台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