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主再臨似乎遙遙無期,但這并不是“耽延”,乃是“寬容”,神的心意是“不愿有一人沉淪,乃愿人人都悔改。”

日光之下,沒有新事。彼得的警告言猶在耳,眼看當今異端蓬勃,邪教橫行,令人不寒而慄!

真正的宗教讓人接受真理,產生出的行為必然合理。正信的宗教必須在理性和信仰之間維持和諧的平衡。

禁食與其他禮儀都是對著神,與神相交,討神喜悅。若不是對著神,一切都變成繁瑣雜事,為神厭惡。

禁食是因為有些事情需要謙順自卑地在神面前懇求,目的之一是為了認罪自卑,沒有心情享受肉體的食物。

敬拜贊美是來自文化的產物。適當的敬拜贊美很好,可激發情緒。但敬拜的對象是神,不是滿足自己的感覺。

信仰和理性並不互相排斥。信仰沒有理性會退化成迷信,理性不能產生信仰,無法製造信心、盼望與愛心。

靈修神學風雲人物之「沙爾之聖方濟各」(St. Francis de Sales)、「復活的勞倫斯弟兄」、「菲尼倫」、「蓋恩夫人」、「羅威廉」

靈修神學風雲人物之「朱莉安娜」(Juliana)、「金碧士」(Thomas A’Kempis)、「羅約拉」(Loyola)、「聖女大德蘭」(Teresa of Avila)、「十字若望」(或譯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

靈修能幫助一個人的心思意念,常處於創造性的過程當中,思如泉湧,川流不息,成為接受上帝恩典的工具…

今藉「靈修神學探源」一書為本,探究靈修神學的緣起及實用價值。分三大部分,即:靈修風雲錄、靈修詞彙解和靈修經典集等,逐一講述…

“聖經無誤”與我們基督徒信仰前提息息相關。當我們談到聖經無誤時,我們必須不斷地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