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 七月三日
主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
這是主耶穌論到人到神面前可以自由得著神的一切,無論是誰都可以得。這也是一個定律,在甚麼事上祈求,就在甚麼事上得著;在甚麼事上叩門,就在甚麼事上開門;在甚麼事上尋找,就在甚麼事上尋見。
有一位元姊妹,從前在音樂上追求,就在音樂上長進;當她追求的時候,音樂就進入她的裡面,成為她的產業,她進入音樂中,音樂也進入她心中,她與音樂合而為一了。後來她在基督裡追求,基督就帶著祂的豐富進到她的心中,她與基督合而為一,她在基督裡面,基督在她裡面。音樂是無形體的死東西,神是永活的靈;每日與神相交,與神聯合,藉著聖經的啟發認識祂,祂就在我們裡面天天加增,我們也天天在神裡面進深。
我們所得著基督的豐富,就是我們永存的基業,即便身體與萬物同化,我們所得著的仍然存在,並且所得著的都要顯現在榮耀中。不但將來要顯現,今天也要實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神的能力不斷地在那裡吞滅我們的肉體。與神聯合起來的人,他的進步是何等的迅速呢!他的工作是何等有果效呢!一點不費自己的力量,一切都是神的能力所推動的。因為我們向神叩門,向神祈求,向神尋找,神就給我們開門,就叫我們得著,就叫我們尋見。
活水(二)七月三日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3, 15-16)
保羅自己說,是罪魁,比強盜的罪還大,事實也是如此,他捉拿信主的人,殺害他們,逼迫好人,所以罪之重大。當他回想自己的罪的時候,就承認自己是罪魁,同時感謝神的赦免。
大衛王在認罪的時候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詩51:5, 14, 3-4)大衛犯了罪也在神面前認罪。「神阿,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詩51:1-2)
大衛和保羅都說過一樣的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詩14:3)「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祂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汙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53:2-3) 當然保羅和大衛都在其中,你我也不例外。「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約壹1:8,10)
神說人人都有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這是以神為說謊的了。神不說謊,我們就成了說謊的了。說自己無罪的人就是犯罪,神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
有了罪不要緊,所怕的是有了罪不肯認罪,不悔改認罪的人就不肯要主的救贖,就得不到赦罪。不是神不肯赦免他們的罪,而是他們不肯認罪求赦免。
我們已經信了神,信了基督的救贖,而且又有聖靈的人,沒有願意再犯罪的,因為我們已經脫離了罪的軛,不再是罪的奴僕。但我們常是偶然被過犯所勝,或是忽然絆跌。而不是蓄謀犯罪。神因基督的寶血仍要洗淨我們的罪,赦免我們的不義。這就如主耶穌說的:「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13:10)
「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阿,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19:12-14) 大衛的禱告我們也一同喊,阿們。
活水(三)七月三日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5:13-6:1)
多少信主的弟兄姊妹,他們是真信主的人,在行為方面看上去和不信主的人差不太多,世人所愛所好的,他們也愛好,世人所作的,他們也去作,不能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他們一手要基督,一手要世界,因為他們站在道理的開端上,他們在真道上仍然是嬰孩,他們是屬肉體的,不是屬靈的。但他們不是屬血氣的,因為他們信了基督,他們沒有進到完全的地步。好像撒在荊棘裏的種子,不能結出子粒。他們站在得救的邊沿上。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嚐過天恩的滋味,又與聖靈有分,並嚐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開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來6:4-6)
這是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的人,他們所得的已經很多。第一嚐過天恩的滋味,第二又與聖靈有分,第三嚐過神善道的滋味,第四覺悟來世的權能,這是真得救的人了,這樣的人若離棄了真道,就沒有悔改的機會了。如同把主重釘了十字架,他們在行為上羞;辱了主的名。
「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來6:7-8) 要注意一點,信徒如同田地,從田地裏所長出來的東西有兩種,一是菜蔬,一是荊棘蒺藜。那長葉蔬供人食用的,就蒙神賜福,那長荊棘蒺藜的,結局就是焚燒。所焚燒的不是田地而是荊棘蒺藜。田地是得救的人,但他們沒有好行為,焚燒的是他不好的行為,這人得救要像從火裏經過一樣,工程全被焚燒。
喜樂的心
七月三日
「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祂嘗了就不肯喝。」(太27:34)
一個人被判釘十字架,等於被判了最痛苦的一種刑罰,不過當時仍容許執刑人給死刑犯喝苦膽調和的酒或醋,以減輕他的痛苦。無疑的,只要能稍稍解除疼痛,任何方法都是受刑人所歡迎的。然而我們的主卻例外,祂一嘗兵丁舉到祂唇邊的酒,就拒絕喝下去。在祂裡面沒有任何渴求減輕痛苦的欲望。
我們聲稱自己是背十字架的人,但我們又多麼渴盼能飲一口苦膽調和的酒!讓我們認清這個事實:我們若渴望痛苦減輕或止息,我們就不是真正在背基督的十字架。只有那些嫌惡試煉的人才需要喝止痛的麻醉品。我們多麼喜歡人的同情!我們都有渴望得安慰的欲望。任何可能得安慰的來源,我們都不放過。萬一求取而得不著,我們就深感哀傷。不知不覺中,我們表現出自己對主十字架的認識是多麼膚淺,因主的十字架包括了對神旨意的欣然接受。
荒漠甘泉樂侶 七月三日 收禾捆回家
「那耕地為要撒種的,豈是常常耕地呢?」(賽28:24)
一天初夏,我走過一塊美麗的草場。上面的青草非常柔軟、濃厚、純粹,真像一塊東方的綠色大地毯。草場的一隅栽著一棵佳美的古樹,樹上停著無數美麗的野鳥;晴爽的空中充滿了牠們悅耳的歌聲。兩只母牛躺臥在涼爽的樹蔭下,表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來。 路旁種著黃色的蒲公英,蒲公英中間,又夾著紫色的紫羅蘭。我倚著竹籬呆望了好久,盡量飽享了一頓眼福,心中想著:神所造的字宙中,沒有一處能比這裏更美麗更可愛了。
第二天我又走過那條路,看啊!那幅美麗的圖畫全被拆毀了。 一個農夫扶著鐵犁,站在畦間,在一天之內造成了這一個大破壞! 綠色的青草沒有了,留著的祗是一片醜陋光禿的黃土;歌唱的野鳥不見了,卻換來了幾只抓土啄蟲的老母雞。路旁的蒲公英、美麗的紫羅蘭,一概都不見了。我憂憂愁愁地自語著:『這樣美麗的東西,也有人忍心損害嗎?』
那時全能者的手打開了我的眼睛,叫我看見滿田已熟的禾稼等待人去收割。我能彀看見巨大遲笨的草人巍立在日光之下;我能彀聽見秋風掠過麥穗的響聲。那時我就覺悟到:若不經過那塊醜陋光禿的黃土,就得不到收割禾稼的光榮。
親愛的讀者,我們的神是我們心田的農夫,祂常常來耕墾我們的心田,將我們自以為最美麗的東西拔去,留給們一個光禿禿不美麗的光景;我們應當忍著暫時的痛楚,仰望前面收獲的豐富。--選
收禾捆回家 Bringing
in the Sheaves
清早起來撒種,撒主慈愛善種,
正午也勤撒種,到夕陽西下;
等到莊稼成熟,收割時刻來到,
我們必要歡樂,收禾捆回家。
不論晴天陰天,殷勤努力撒種,
雖遇風霜雨雪,總不要害怕。
等到收割來臨,勞苦已經完畢,
我們必要歡樂,收禾捆回家。
流淚出去撒種,為救主撒道種,
有時忍受損失,痛苦又增加。
等到流淚過去,救主柔聲歡迎,
我們必要歡樂,收禾捆回家。
(副歌)
收禾捆回家,收禾捆回家,
我們必要歡樂,收禾捆回家。
收禾捆回家,收禾捆回家,
我們必要歡樂,收禾捆回家。
筆者童年時,家中有一幅米勒(J. F. Millet)的畫「晚鐘」,留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畫面是一對夫婦在暮色籠罩下,站在農田中為一天辛勞,獻上虔誠的禱告。
母親也總是囑咐我們不要剩餘碗中的米飯,因粒粒都是農夫的辛苦。 生長在都市的人,不知道撒種、耕耘的辛勞;也不能體會到收割禾捆時的喜悅。
這首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聖詩在十九世紀十分流行,近年來則較少人唱它。
詞的作者蕭諾斯(Knowles Shaw,1834-1878)是美國南部農家子弟,熟悉田園生涯。蕭諾斯十二歲時父親去世,臨終前把蕭諾斯叫到床前對他說:「我要走了,這把小提琴是我惟一留給你的家產,你要靠它謀生,照顧你的母親和兩個妹妹;更要把一切榮耀歸給主,隨時要有見主的心理準備。」
蕭諾斯在父親去世後,白天在田裏耕作,晚上在各種宴會場合演奏小提琴。
不久他發現自音樂所得的收入超過農耕,就棄農從商。 他物質生活日漸豐富,但靈性生活卻日趨衰弱。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他父親遺言的末兩句,於是他開始求聖靈恩賜,以他的提琴和歌喉來引人歸主。 他成了一位音樂佈道家,譽滿美國南部各州,在事奉廿五年中,引領了二萬多人信主。
有一次蕭諾斯和他的一位同工談到傳道的艱辛,但看到有人歸主則又萬分喜悅;於是他根據詩篇126:5-6「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寫下了這首詩,也譜了曲;但原譜後來失傳。 現在通用的曲調,是美國聖樂作曲家孟納(George
A. Minor,1845-1904)所譜並加上了副歌。
蕭諾斯一共作了一百多首福音詩歌,十年內出版了五本歌集。 1878年夏,他在德州達拉斯市,主領五週奮興會後,搭火車去另一城市領會,不幸在離該市僅兩裡時,火車出軌,蕭諾斯當場被主接去,正如他父親的遺言:「要隨時準備見主。
中英文聖詩集參考
英文歌名 Bringing in the Sheaves
生命聖詩 268
新聖詩 224
聖徒詩集 597
讚美 434
讚美詩(新編) 362
校園詩歌II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