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有聲靈修

活水 八月十八日

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神吩咐他們離開;他們就離開;以色列人雖然把麵扛在肩上,但頂多不過是一個月的食糧,一個月的食糧吃完之後,在茫茫的曠野中,不能耕種,不能收成,什麼地方尋找食物?但摩西一點沒打算這個問題,神吩咐他去,他就去,他也沒有向神問:「食糧的問題如何辦?」

照常人的眼光看,摩西是個沒有思想的人,行軍還有不先預備食糧的?果然以色列人到了曠野,第一件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著水喝,走路不喝水是忍受不了的事,走了三天未喝水,乃至找到了水,又苦得不能喝,後來到了以琳才找到了活水的泉源;可是,第二個大問題又來了,他們的食糧又吃光了,水雖然要緊,還容易找到,食糧從那裡找呢?所以以色列人向摩西發怨言:「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阿!」
以色列人的話是對的,曠野什麼地方能找到食糧,叫這麼多的人吃呢?施洗的約翰雖然也住在曠野,幾個人是可以的,幾百萬人那裡去找吃的呢?但摩西認識神的全能,人沒有辦法的事,神總有辦法,雖然以色列人的食糧已經吃完了,他也不動腦筋,也不想辦法,他憑著已往的經驗,就知道神未來的預備,果然到了絕糧的時候,神從天上降了嗎哪;是人所想不到的辦法。

但我們常是比摩西太聰明,比摩西有見識,凡事預先籌畫,倚靠自己太多,因此就看不見神的榮耀,看不見神蹟,看不見神的大能。

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約十一40


活水() 八月十八日

馬太福音無論內容還是詞句都寫的那麼好,感動人心。我們知道馬太是十二使徒之一,沒想到他跟隨主以前是怎樣一個人,馬太也沒有隱藏自己的身分,他記著說;「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太九9)
稅吏在猶本是遭人恨惡的,與罪人娼妓同列,他們是為統治以色列人的羅馬帝國收稅的,並且還常敲詐勒索百姓,所以很被人瞧不起和痛恨。施洗的約翰也勸告他們:「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路三13。法利賽人更瞧不起他們,法利賽人說:我不像這個稅吏。
(路十八11)但有一位愛他們的就是我們的主耶穌。不但要救他們脫離罪惡與死亡,而且宣召稅吏馬太作使徒。當耶穌在屋裡坐席,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就大不以為然,主耶穌聽見他們的評論,就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議「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九12—13)這話多么安慰了馬太和其他稅吏和罪人的心。
當主耶穌選立十二門徒的時候,馬太也被選召為門徒,他寫書的時候,在自己名字前加上,稅吏創馬太。他這樣記,是為要傳揚基督的慈愛和說明自己的不配,說明主耶穌來拯救罪人,使眾稅吏和罪人可以來認識基督。
馬太聽到主的呼召,你跟從我來,心中深受感動,他毫不遲疑,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他不再追求那罪中之樂,天天跟著主耶穌,得著了上好的福分。他靜聽主的教訓,觀察主的行動,他把主耶穌從降生起到傳道,直到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一生的言行和神蹟寫成了馬太福音,為主耶穌作見證。在作使徒中作了很重要的工作。他的工作又久遠又廣泛,直到今天還在幫助我們這末世的人。但在他的書中只有幾句話記載了他自己的事,他不傳揚自己,也不顯露自己。他好像會幕上的橛子,深深埋藏自己,但他起的作用卻實在不小,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個罪人能蒙主召選,實在是主的大恩臨到了他。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
(詩十九2—4)


活水() 八月十八日

他們離開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他却為自己的過犯受了責備。那不能說話的驢,以人言攔阻先知的狂妄。(彼後二15-16)
從前拜昆珥的罪孽還算小麼?雖然瘟疫臨到耶和華的會眾,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一這罪。
(書二二17)
巴蘭的事記載於民數記二三章至二五章。大家對巴蘭的事知道的很多,此處不多解釋?原先他是一位先知,能與神交通。后来他犯了大罪。此人早不在世界上了,他被摩西捉住用刀殺了,但是他的罪流傳古今。在舊約中有,在新約中也有像他的人。
他犯罪是在以色列人行走曠野路將要進迦南的時候,神用驢以人言擋阻了先知的狂妄,這是神蹟,但是巴蘭沒有悔改,為巴勒出惡謀,叫以色列人拜偶像,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當時以色列人遭瘟疫而死的有兩萬四千人,到了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祭司非尼哈說: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這罪。
巴蘭的罪和巴蘭的教訓實在是不容易除掉的罪,到了新約仍有巴蘭和巴蘭的教訓,從前如何在以色列人中間叫以色列人犯罪,如今也照樣有。巴蘭是為了得不義的工價,他本人死在罪中,他的教訓也引人死亡。
使徒和主耶穌曾說了再說,惟恐信徒上當,跟隨巴蘭。彼得在最後的書信中警告當時的教會,猶大也寫了同樣的話。「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裏直奔。
(11)他們如同礁石,他們作牧人,只知餒養自己,「就是那些引人結黨,屬乎血氣,沒有靈的人。(19)這些沒有靈的人,是不信基督福音的人,他們進來不但是為了利,而且引導人犯罪,引人結堂,制造分裂。
主耶穌也責備這樣的人,「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你那裏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訓。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14-16)


喜樂的心 八月十八日

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彼前三5

除非我搞錯了,彼得前書第三章第五節是聖經唯一直接提及「聖潔婦人」的經文,而用「聖潔」來形容男人卻常常出現,這是值得推敲的。這節經文特別要我們注意到,什麼是在神眼中看為最有價值的。為何婦人以溫柔安靜為妝飾(四節),在神看來是如此寶貴呢?顯然是因為它的可愛乃出自耶穌的美。

一個婦人若衣著華麗,脾氣卻醜惡乖戾,那看起來是多麼格格不入。使徒彼得不是要求基督徒婦女在穿著方面隨便,或完全忽視它。但他強調最美麗的妝飾還是性格的美,而且它又很耐穿,因它是永不朽壞的。


靜夜亮光 八月十八日

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祂卻不受。」(馬可福音十五:23
從救主拒絕喝沒藥調和酒的這一事中,啟示了一項黃金的真理。上帝的兒子早已從天上俯視這個世界,估量了下降到人間所將受的痛苦有多深。祂已經累積了赦罪所需付出的痛苦,故不會拒絕其中任何一小部份。祂嚴肅地決定要獻上一個夠用的赦罪祭物。祂必須走完全程,從最高榮耀的寶座到最深苦難的十字架。沒藥之杯有麻醉的影響,可以減輕一些痛苦,因此被祂拒絕了。當我們從傷害的憂傷中被釋放出來以後,中間有多少個人憔悴了!你是否急躁、強烈、急切地祈求免除辛勞的服事或受苦?倘若有人對你說:「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保留你所愛的,但上帝因此要被羞辱了。」你是否能擺脫試探,說:「願禰的旨意成就。」你若能說:「我的主啊,能免除受苦是我所願,但是若因我受苦使禰得到更大的榮耀,若我在地上一切的損失能榮耀禰,讓這事成就。我拒絕安逸,若這安逸妨礙祂得榮耀。」這是何等美好!當自我的想法和安逸干擾到祂所交付我們的工作時,但願我們能立即並樂意擺脫自我!


荒漠甘泉樂侶 八月十八 歸家

耶和華獨自引導他。」申32:12
山路雖然嶮阻,但是沿途有同伴的談笑,也就不覺得怎樣困難了;我想這樣走上山頂,也不算難啊;那裏知道突然間一條狹窄曲折的小徑出現了,那時主對我說:『我的孩子,這裏你獨自跟我走罷。』我戰慄了,但是在我心的深處卻帶著信心答道:『主阿,願你的旨意成就。』祂握住了我弱小的手,接受了我的順服。我跟祂走了一條很長、很黑暗的道路;除祂以外,沒有看見一個朋友。哦!祂真溫柔,祂用溫暖的手牽著我前進,對我說了許多激勵的話語,在我耳邊流露了祂奇妙的愛情;不久,我也把我的憂愁和恐懼一一告訴了祂,放放心心地偎倚在祂強壯的手臂中。那時候,我的腳步加速了,我的歡樂真是難以言喻,崎嶇的山路上發出了明亮的光輝。
再過一回,我們要在天上遇見許多我們所親愛、所失去的人們;但是在不能想像的狂喜、快活的歌唱、親蜜的擁抱、旅程的回憶中,有一件事情最值得我們回憶的,就是我們在黑暗中攀登狹窄的絕壁時,耶和華獨自引導我們。

歸家
Softly

and Tenderly

耶穌溫柔慈聲懇切在呼喚,祂呼喚你,呼喚我。
祂耐心在你心門外等候你,祂等候你,等候我。

耶穌懇切請求,為何還耽延?祂懇請你,懇請我。
為何遲延不顧救主的慈憐?祂憐憫你,憐憫我。

光陰飛逝奔流,一刻不停留,它不等你,不等我。
陰暗死亡籠罩,黑夜快來臨,快臨近你,臨近我。

耶穌應許賜下奇妙大慈愛,應許愛你,也愛我。
罪過雖多,主有憐憫肯赦免,祂赦免你,赦免我。
(副歌)
歸家,歸家,憂傷困倦者歸家,
耶穌溫柔慈聲懇切在呼喚,呼喚罪人快歸家。

 

葛理翰佈道團在世界各地舉行佈道大會時,証道後邀請決志歸主者走向台前,接受代禱和陪談。每當會眾俯首默禱,詩班柔聲地唱著「歸家」,千百傷心悔改的男女老少自廣大會場的四面八方湧向台前,決志歸主,場面是多麼地感人!
本聖詩詞曲都是湯慕聖(Will L. Thompson1847-1909,見
七月十八日)在1882年所作,當時慕迪是神重用的佈道家,他和孫基常用這首聖詩作呼召。慕迪說:「湯慕聖的品德與他創作的詩歌一樣的真誠,樸實和正直。」

1899年十二月慕迪病危,醫生禁止見客,當他知道湯慕聖前來,一定要見他。
他握著老友的手,誠懇地說:「湯慕聖,我寧願是「歸家」這首聖詩的作者,它遠勝過我一生的工作」。
湯慕聖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無論在車上,居家或旅途中,每有一主題或靈感出現,就記在小本上,事後有曲調時,就配樂成歌。有時他先有了歌譜在腦中,把和聲寫下,反復在心中吟哼,歌詞就因而產生。

這首詩是他親身的經歷,他體會到主耶穌的呼召,是溫柔慈愛的聲音,正如列王記上19:11-12所載,以利亞在何烈山的經歷,耶和華不在疾風、地震、烈火中,而是火後有微小的聲音。愛的聲音總是輕柔悅耳的,也只有愛主的人才能聽到。

芬妮克羅斯比(Fanny
J. Crosby)有一首「耶穌恩召」(Jesus Is Calling)與本詩歌有一共同點,即主的呼召都用溫柔慈聲。
湯慕聖覺得他的一切都是天父所賜,因此中年時就撇下世界上的榮華富貴,決心完全奉獻。當年交通不便,農村沒有收音機或電唱機,因此鄉民沒有機會聽到福音的詩歌,湯慕聖就用馬車載上了一台鋼琴,到各鄉各村自彈自唱,深受鄉民的愛戴。
 

中英文聖詩集參考
英文歌名
Softly and Tenderly

頌主新歌   292
頌主新歌(中英雙語) 294
教會聖詩   282
生命聖詩   203
新聖詩    96
歡欣讚美   479
聖徒詩集   624
聖詩     548
讚美     125
世紀讚頌   273
讚美詩(新編) 219
青年聖歌I    137
校園詩歌I    73

註:「歡欣讚美」詩集為英文版,原名是
Celebration Hymnal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