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有聲靈修

活水 八月二十六日

古時以色列人不能單獨稱神為父,有一次主耶穌稱神為父,被猶太人聽見了,猶太人要拿石頭打死祂;猶碎打祂的原因,因為主耶穌自稱是神的兒子,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的,當作神。從猶太人的話中看出一件事,人不可以稱神為父,稱神為父,就與神平等;稱神為父,就與神相似。
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祂向門徒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二十17)我們因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和神就另有關係。(以前我們是在神的忿怒和咒詛中,與神的關係是仇敵。)就是亞當在未犯罪以前,人和神的關係,是造物者與受造者。但因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我們在恩典、聖靈和生命中與神有了關係。我們得以因耶穌基督直接稱神為父,神也要因耶穌基督稱我們為兒子。我們和神的關係與耶穌基督和神的關係一樣。
主耶穌升上去見父神的時候,祂已將我們在祂裡面帶到父神面前,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那裡,我們的生命也與基督一同從神而來,神的生命、性情、榮耀,我們都承受了,耶穌基督怎樣得了神的一切,我們也要因耶穌基督得著祂所得著的,我們要與基督同為後嗣,一同承受神的產業,我們的信心和盼望的中心,必須在這上面才得著完全。我們若只為今生的事有信心、倚靠神、有盼望,就十分可憐,這不是神在我們身上的要求。不信神的人在今生的福氣上也滿有盼望,若是我們只為今生,構不到永遠裡,和不信的人有什麼分別?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活水() 八月二十六日

神揀選亞伯拉罕,賜福給他。神最大的一個目的,是要為主耶穌降世預備地方,預備國度,預備身體。神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1—3)
論到亞伯拉罕在行為方面似乎不能和約伯相比,神自己為約伯作見證說: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但神卻揀選了亞伯拉罕,基督要藉著他的後裔而生,而且基督要在他的國中作王,就是因為亞伯拉罕有信心,他在信心方面成了一切信之人的始祖,惟有信神才能承受神的一切祝福。
亞伯拉罕蒙神選召的時候,神吩咐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他沒有遲疑,沒有耽延,「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
(創十二4)後來亞伯拉罕到了迦南地,神才對他說:「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創十七8)神為亞伯拉罕預備的地方,就是主耶穌降生的地方。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我必使你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
(創十七6)神為主耶穌建立國度,必先預備人民,有了國度就有君王。主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大君王彌賽亞。後來神藉著雅各預言,大君王要從猶大支派而出,「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到細羅來到,(細羅就是賜平安者),萬民都必歸順。(創四十九10)
主耶穌就是亞伯拉罕的那一個後裔,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
(加三16)這裡保羅說得很清楚,地上的萬國要因亞伯拉罕的後裔得福,乃是指著基督說的。
在亞伯拉罕以後,歷代的以色列人相信神應許的,都等候亞伯拉罕的這一位子孫,就是等候彌賽亞的來到。歷代的先知也都預言亞伯拉罕的這位子孫和他來的時候所作的工作。
到了預定的時候,主耶穌就在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國度中降生了,祂就是那稱為亞伯拉罕兒子的(太一1)。
萬國都要因他的後裔得福這句話,如今應驗在我們耳中了。福音之道已經傳遍天下,天下萬國中都有信主耶穌得救贖的,而且得了天上一切屬靈的福氣。到千禧年的時候,全世界仍要因他的後裔基督得福。
亞伯拉罕也因他的這一個子孫得了大名。亞伯拉罕成為萬國信基督之人的信心之父。若沒有主耶穌,亞伯拉罕也不會得大名。
主再來要作全地的大君王。前者應驗了,後者也必要應驗


活水() 八月二十六日

不論是以色列民,是教會,是舊約的先知,是新約的使徒,雖然在工作方面不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神的見証人。
神說: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証人,穿着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啟十一3)
使徒的任務也是為基督作見証,「但我要從父那裏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証,你們也要作見証,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約十五26-27)
古時的先知有聖靈和他們同作見証,他們所說所行的都是出於聖靈的指示。新約的使徒為主耶穌的見証,也有聖靈的同工。世人不認識聖靈,因為看不見祂,祂却住在屬基督之人的裏面,賜他們能力為主同作見証。
以色列民得國與亡國,亡國又復國,這些事都是神的見証。他們漂流到全世界,仍成為獨立的民族,就成了神的見証。首先証明摩西律法書上一切的話都是真的,因為他們一切的遭遇,都是按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人看見了他們,就想起聖經上的話來,神應許亞伯拉罕的一切話,都要成全在他們身上。
教會更是基督的見証,世界上如此多的教會,人都知道是從基督來的。每七日紀念一次復活的基督,這些明顯的見証,叫世人無可推諉,基督像太陽一樣,「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詩十九4)
我們每一個信主耶穌的人,都當成為基督的見証,在生活中証明我們是基督的門徒,在言語中也見証基督是神的兒子。我們行為的見証,首先是脫離世俗與未信主的人有分別,讓基督的光藉着我們放射出來。不讓遮光的東西遮蔽在我們身上。有人把十字架戴在身上顯明他是屬基督的,還不如在行為言語上顯明他是屬基督的,不過在逼迫的日子裏有人敢戴十字架也是有能力的見証。最有能力的見証,是為主而受苦,至死忠心,這更見証基督是真的,他以性命為主作美好的見証,主在歷代用這樣的見証,多少人藉着他們信了基督。而且信心堅固,這就是為什麼在大患難中基督能被廣傳的原因。
這人來,為要作見証,就是為光作見証。叫眾人因他可以信。(約一7)


喜樂的心 八月二十六日

撒母耳對掃羅說,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豈不是被立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嗎?」(上十五17

掃羅蒙召成為以色列的國王,是因為以色列人堅持他們也要像外邦人一樣,有一個王統治他們。掃羅身材魁捂,容貌俊美,正是那種引人注目、令人心儀的典型。雖然其王位的根基薄弱,神仍賜給他各樣的能力,祝福他,使他強盛。

當然掃羅也得受考驗。再沒有比神賜下各樣福氣更大的考驗,尤其當這祝福又是眾所注目的。大凡蒙神大力協助的人,應該也是最謙卑的人。但有時候,事實正好相反。掃羅的情形就是這樣。他在信心及順服的考驗上都失敗了。然而追根究底,他的失敗還是出於驕傲。在卑微時,掃羅曾經是個謙卑的人,然而他的成功卻反而促使他變得衝動、僭妄、好妒、卑鄙。願神保守我們永遠看自己是渺小的。


靜夜亮光 八月二十六日

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祂的安。」(馬可福音九:15
摩西和耶穌的不同是何等大!當摩西上何烈山四十天后,他的形像發生改變,使他的面容發光。他用帕子蒙上臉,因為百姓怕見他的榮光(參閱出三十四:2933)。我們的救主改變形像,發出的榮耀比摩西的榮光更大。但是經上並沒有記載百姓因祂面容之榮耀而盲目了。反而他們都甚希奇,跑近祂,向祂問安。律法的榮光排斥拒絕人,耶穌更大的榮光吸引人。耶穌是聖潔並公義的,但與祂的純潔摻和,祂有更多的真理和恩典,以至罪人跑去就祂,希奇祂的仁慈,被祂的愛所迷惑。他們向祂問安,成為祂的門徒,以祂為他們的主和夫子。你可能因上帝律法的眩耀光芒盲目。你感到它對你良心有所要求,但是你無法在生活中守住在這些律法。不是因為你發現律法有錯誤,相反的,是為它要求你對它付出最高的尊重。更甚的是,它不能吸引你向上帝,反而會使你的心變得剛硬、瀕臨絕望。將你的眼睛轉離摩西,定睛在耶穌身上。祂是上帝的兒子,祂比摩西更偉大。祂是愛之主,因此祂比頒賜律法者有更大的溫柔。祂擔當了上帝的震怒,在祂的死中啟示了上帝的公義,甚於西乃山的烈火。公義已完成,現在是信徒受耶穌保護之時代。罪人哪,注視流血的救主。當你感到被祂的愛吸引時,快跑到祂的雙臂中,你就能得救。


荒漠甘泉樂侶 八月二十六 日落之那邊

深淵說,不在我內。」伯28:14
我記得有一年夏天,我說『我所需要的是海洋』,我就到有海洋的地方去,但是海洋說:『不在我內!』海洋並不照我所要的給我成就。於是我說:『高山一定會使我得到安息』,我就到有高山的地方去;我清晨醒來,前面立著我所渴望的巍然的高山;但是高山說:『不在我內!』高山又不能使我滿足。哦!我所需要的究竟是甚麼呢?我所需要的是神的愛海和真理山。

深淵說,智慧不在他裏面;是的,智慧本不像珍珠、黃金和寶石那樣多。惟有基督是智慧,是我們最大的需要。我們的煩惱,只有基督的友誼和愛情能安慰我們。--濮登(Margaret
Bottome
你沒有法子將一隻老鷹扣留在森林裏。你就是替牠聚集了一群最美麗的小鳥在牠四圍歌唱,你就是給牠在最大的松樹上安放一根棲木,你就是差遣有翼的使者帶最美味的珍饈給牠,都不能動牠的心。伸展著高聳的翅膀,眼望著高臨的絕壁,牠喜歡飛往牠自己的老家--磐石、風雨、瀑布中--去安息的。
人類的心,也像老鷹一般。如果沒有永久的磐石,就永遠得不到安息。我們的老家乃是天家。『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詩90:1)。--馬克特夫(J. R. Macduff

 

日落之那邊
Beyond the Sunset

日落之那邊,賜福之早晨,在天堂樂境,與主相親;
勞碌盡完畢,榮耀之黎明,日落之那邊,永遠歡欣。
日落之那邊,雲霧盡消去,無風暴威脅,無憂無慮;
榮耀快樂日,永遠快樂日,日落之那邊,歡樂不息。
日落之那邊,主親手引領,到父寶座前,見父榮面;
同在榮耀中,主伸手相迎,美麗的那邊,直到萬年。
日落之那邊,故人樂團圓,親愛者久別,歡喜相見;
在天家美地,不再有別離,日落之那邊,歡樂永遠!

 

在地上我們雖然有居所,但常遷移。我們永久的居所則在日落的那邊。
博樂克(Virgil P. Brock1887-1978)和妻子博佩蘭(Blanche M. Kerr Brock1888-1958)是福音詩歌和歌唱研習會的先驅者。博樂克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個荒僻的鄉間,父母是貴格會會友,家教嚴謹,自幼就信主。十六歲時,他決志獻身,就讀於貴格會神學院,十九歲開始在小教會牧會。博佩蘭是醫生的女兒,也是當地的社交名媛。她畢業於音樂院,主修鋼琴和聲學。在教會,她教主日學,指揮詩班和教會樂隊。他們志同道合,為教會的佈道會和音樂事工付出很多。
1936年,美國面臨經濟的大衰退,許多家庭失去一切財富,百萬富翁在街頭販賣水果者,比比皆是;許多人因破產而失去信心。在這灰暗的時代,個性樂觀的博樂克也難免消沉。那年夏天博樂克夫婦應指揮家羅海孚(Homer
Rodeheaver)之邀,去溫諾湖的彩虹角作客,他那生來盲目的表兄弟包爾(Horace B. Burr)夫婦也是賓客。湖東的賓館景色秀麗。一日傍晚,兩對夫婦隔水西望,坐觀落日,燦爛的晚霞,在湖面上相映爭輝,變幻萬千,充滿了神榮耀的光芒,令他們嘆為奇觀。

晚餐時博樂克提起他剛才看到這畢生難忘的奇景,他表兄也接著說:「我也從未看到如此美的落日。」他一語驚四座;接著他又說:「我是藉別人的眼睛看到的,甚至看到日落之那邊更美。」他雖盲,但心眼卻明亮。這句話給了博樂克靈感,他旋即哼吟,而博佩蘭立刻走到琴旁和奏。在主客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首詞曲幽美的詩歌的第一節。那晚他們經歷了一場駭人的暴風雨,於是他寫第二節;當想到包爾的妻子攜手引領她的盲夫前行的情景,完成了第三節,主親手引領,直到見父榮面。第四節是在天家與所愛的親友團聚。
這首詩發表時,他們指定獻給包爾夫婦。但數月後就流傳全美,給生活在未來茫茫、生死難測的眾人,帶來了無限的慰藉。無論對會眾或個人,它的信息都是那麼地獨特。在博佩蘭的安息禮拜時,博樂克唱此詩以慰唁之。博樂克自稱不諳樂理,他一共作了五百多首聖詩,其中大部分由博佩蘭譜曲。博樂克領會眾唱詩時,活潑熱情,變化多端,使會眾情緒激奮;他能把一首古板的老調,變成配合講題的新曲,令人讚賞不已。
 

中英文聖詩集參考
英文歌名
Beyond the Sunset

教會聖詩   88
歡欣讚美   775
聖詩     465
讚美     160
青年聖歌I    82
校園詩歌I    22

註:「歡欣讚美」詩集為英文版,原名是Celebration
Hymnal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