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二系列(1.10)

天國子民的特質——八福篇(之二)

第三福,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承受地土(5:5)
“溫柔”這個詞,古人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外表上的溫和,但從沒有把溫柔當作是一種美德。主耶穌將這個詞提升到從所未見的尊貴中。“溫柔的人”, 就是不爲自己奮鬥,與世無爭的人──對于今世的權利和享受,抱持著退讓的態度。對人無怨毒,無報復之心,也無趾高氣揚之氣勢。這些人從不以勢壓人,而是依靠神給他們自己所應得的份。若他們虔心遵守律法,他們本可享受地土的福分,只是後來國家離弃了神,以致國破家亡,地土失去,漂泊外邦,在自己的地土之外被拋來拋去。現今耶穌要將“承受地土”的福分賜給那些“溫柔的人”,就是在來世得著神永遠的産業。

第四福,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飽足(5:6)
“饑渴”這個字本來是生理方面的一個需要,耶穌在此將饑渴的本能提升到屬靈的用途。“義”是與神同處和好關係的要求,這關係在猶太人中特別是指著“救贖的關係”,所以,“慕義”與“得救”有等同的概念。(參賽51:5;但12:3)。饑渴慕義,是生命成長的動力, 必須排除攔路的障礙,必帶來充實而豐盛的生命。

第五福,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5:7)
“憐恤”這個字的意思是慈憐、體恤、饒恕的意思。“憐恤人的”是指,見人之不幸惻隱之心油然而生的人。天國性格的憐恤,不單是天然的惻隱之心,更是認識自己靈裏貧窮,爲自己和別人的罪惡哀慟,而得著滿足、安慰,成爲像主一樣柔和謙卑,幷且饑渴慕義。因此,見到窮乏困苦之人,即憐憫他,向他援手,主說,這樣的人“必蒙憐恤”。因爲耶穌的教訓是去愛人憐恤人的,特別是軟弱有需要的人。故此,基督徒要從這世代中作出應有的見證。我們從三方面去思想:
1.認識愛的真義 – 聖經所講的愛是從天上來的愛,是憐恤人的愛。愛是神所賜予的,神先愛我們能。我們感受耶穌的大愛而動的如何去愛人、憐恤人,是對神的感恩,是回應的愛。耶穌的愛是無條件的,是成全律法的愛。
2.實踐憐恤的障礙 – 實踐憐恤的障礙有三:一是未曾經歷神的愛,二是忘恩負義,三是不肯實踐愛。一些信徒用敬拜代替憐恤,絕對不能代替表達你的愛和憐恤。
3.憐恤的操練 – 神對每一個屬祂的人要求的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行公義就是把別人應得的給別人,好憐憫是將超過別人應得的給予別人,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謙卑就是將自己,連同自己所有的給予別人,這是最高的愛的表達。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