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神所喜悅的是充滿人性的表現,就是用愛來看顧我們中間的窮乏的人。

神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神所喜悅的是充滿人性的表現,就是用愛來看顧我們中間的窮乏的人。
真的聖殿是基督和教會,在上面建造的人更必須有聖靈的充滿和智慧。主耶穌是根基,是房角石;使徒是十二根基,像各不相同的寶石,我們也像活石被建造在上面。
为基督而跑要放下许多缠身之物,但是能够跑完全程,全身而退的人实在是很少。
重生是得生命的開端,聖靈充滿是得能力的根源。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尚且要得聖靈的充滿,何況我們爲主工作的僕人呢?
在舊約中,“認識”這個字說明了雙方所建立的一種親密的關係。因著這種關係,彼此受盟約的規範,要向對方負責任,而且彼此承諾以誠相對。
主不許可我們與惡人相爭,以惡報惡,卻叫我們與罪惡爭戰;不允許罪惡存在我們的裏面,卻叫我們與魔鬼爭戰。祂叫我們充滿慈愛和忍耐,以善勝惡。
如果神要懲治,即使人擁有最好的條件也沒有辦法逃避神的擊打。如果我們不在恩典當中警醒,我們就會在恩典當中墜落。
福音是甚麽?就是主耶穌的死,埋葬,復活,升天,再來,這是具有拯救功能的一系列勝利。這就是福音,是基督的拯救,是釋放祂的生命,這是神福音的奧秘。
阿摩司在大地震前兩年傳講這本書的信息,百姓頑梗不理,神藉著先知阿摩司一一的指責他們,預告刑罰要臨到。
凡嚮往在榮耀中跟隨基督的人,在今天也必須在苦難中跟隨祂。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們若能像祂一樣有忍耐,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
本系列由唐越加牧師主講,涵蓋馬太福音第24章到第28章,內容包括:橄欖山的講論、末世的比喻和教導、耶穌的受難和復活以及頒布大使命…等等。
作者呼喚信徒要謹慎,若心中存有對神的不信,將如同舊約時代的以色列民一樣,無法盡入神的安息裡。
主耶穌雖然沒有告訴我們祂再來的日子,卻告訴了我們祂再來以前必有的兆頭。我們看見這諸多大事,一樣一樣地應驗著,就知道祂已經站在門口了。
耶穌本是三一神中的一位,祂參與萬物的創造,同時祂也是救贖主,拯救萬民,恢復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神面前獻上忠心,這是首要的,我們不能高看誰,也不能論斷誰,審判工作是主的事。主只要我們自己守著崗位,盡上忠心,別人的事不用我們來管,主自己要管。
耶穌基督爲我們的罪,一次獻上自己爲我們的贖罪祭,祂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恩,勝了掌死權的魔鬼,使我們脫離了罪的轄制。
愛慕將要顯現的榮耀麽?就得在地上和基督一同受苦,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道路。基督如何在苦難中學了順從;我們也當以順從迎接所要來的苦難,就要和基督一同得榮耀。
耶穌基督完成神的救恩,爲人人嘗了死味,神賜祂尊貴榮耀的冠冕,萬物要服在祂的脚下。
新約的聖徒當追求天上一切屬靈的福氣,追求在基督裏的平安喜樂,不當去捉影捕風,這些不能使屬神的人得著滿足,而且是暫時的,轉眼之間就要過去。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取了人的形象來到世上,施行救恩,順服神的旨意。
我們這些參加在基督之國度的兵,當聽基督對新約教會的指示,效法保羅跟隨基督作戰,用神的大愛使仇敵投降基督。
希伯來書作者提醒猶太基督徒,當持守信靠基督,得那最終的獎賞。
屬基督的人,受苦的目的不是作人上人。我們是爲了行善而受苦,受苦是爲了行善,受苦是爲了傳揚基督。
天地都會改變、消失,但主耶穌卻是長存不變的。
主耶穌說,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神喜歡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常常禱告和用許多重複的話不一樣,禱告不論多少次,都當有信心。
耶穌基督是神所生的兒子,而非神所造的兒子,基督與神有同樣的屬性。
有人以爲神的旨意,是凡事順利,事事亨通,這是錯了。神所要重用的器皿,都要經過非常的試驗,被神看爲合乎祂的心意之後,就大大使用他。
耶穌就是神所發出的光輝,祂是神本體的真像,祂與神是同質的。
神知道犯罪的根源是出于魔鬼,魔鬼是犯罪的主犯,人是受害者,所以神要從罪中把人拯救出來,神的救法就是賜生命與聖靈,使人從罪惡中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