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书信系列(1.01)

彼得前书 1:1, 彼得前书 1:8, 彼得前书 5:12


讲题:
彼得前书概论(一)


 


彼得前书的主题是“受苦”,作为基督徒而受逼迫是很普遍的。借着查考彼得前书,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为什么神有这样的定规,彼得为什么告诉收信者要在受苦的事上仍然为主作见证。而彼得后书的信息是“主要再来”的应许,当时有异端兴起,彼得对假先知、假师傅等异端有明确的指正。今日当我们面临受苦或异端时,彼得前、后书正好给我们一个答案。让我们一起学习,让主的话照明我们,如同晨星在心里出现,叫我们能对圣经有更深入、正确的了解。


 


一.作者与作者考证


1.使徒的权柄:彼得前书一开始即记载着“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彼得是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使徒之首。新约圣经的编纂来由是这样的:当时使徒们有教导各教会真理的权柄,他们常以书信方式教导,圣徒们彼此传阅这些书信而得勉励;主后第1世纪到第4世纪之间,有人认为这些文件有其重要性,应当像旧约圣经一样汇集成册,而当时四福音书已完成,即把两者编纂成一本正式的经典新约圣经。这些书信的归纳、收取,是根据是否出于神的启示等基本的原则来决定的;而彼得写的这封信能收纳其中,彼得本身使徒的资格,和他是耶稣的见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使徒的权柄是他的话能收在圣经里的原因。


2.不仅如此,书信内容清楚有代表性,显明是出于神的。清楚、准确地阐明真理,也是书信被收入圣经正典的原因。


3.读信的人认出其中有感染力,感到是神对人说话,感受到神话语的力量,圣灵的能力被人接纳。就好像使徒保罗说,整本圣经皆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17),这“默示”就是圣灵吹气。


4.书信内容与其他教导经文不相违背、没有抵触、没有矛盾之处,和旧约正典没有冲突,不是伪造的。


5.可能在教会的传统上、传阅上,当做可靠的资料。


6.早期教父引用书信内容时持审慎的态度。


由以上六点可以得知,彼得前书被收入正典已经过许多试验,因此我们接纳作者为彼得。


 


19世纪的批判学者提出疑问:从书信的文字结构来看,身为一介渔夫的彼得,怎可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词句呢?另一个疑问是:书信可能是别人冒彼得的名写的。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当时盛行冒有名的人写信,以增加书信的分量;然而这些人并非为沽名钓誉,他们所写也有相当内容的。所以用彼得的名写信若能被接受,有两种情形:第一,他所说的真是出于圣灵,但若如此就不需冒名;第二,如果他写信的内容不是出于圣灵,却能被接纳到圣经里,那问题就十分严重了。这是批评学者给我们加上的问号。对于以上的批判我们也有一些回答:


 


1.内证一:彼得前书本身的内证,它已被收在圣经里,除非你能提出反证,証明非彼得所写,否则我们有何理由不接受彼得是作者呢?


2.内证二:彼得前书5章提到,此信是托西拉送至各教会传递的,表明西拉是可以替“彼得是作者”作证的。很有可能西拉也认识收信的对象。西拉带信,信中又明说是彼得所写的,我们有何理由不接受呢?


3.外证一:彼得在后书中说曾写过一封信,既有彼得后书,表示之前还有一封书信,谁能证明非为此呢?


4.外证二:其他书籍引用。第12世纪期间,约翰的门徒波利卡写信给腓立比人时,多次提到彼得前书,他是最早引用彼得前书的人,对彼得的身分、权威与此书是一种正面的认同。另外,教父爱任纽在《反对异端》这本书中也引用彼得前书18。这些都可以从教会的文献中查出。


虽然批判学者持不信的态度,也不敬虔,但经过他们严厉的批判,许多人才开始认真找资料作研究,书信的真实性反被显出来,也有好处。至于辞藻优美的问题,以后我们会再提出交待。


 


二.成书年代


彼得前书大约写成于主后6465年间,因彼得受逼迫于主后6768年间殉道。彼得写信时保罗可能已经殉道,或者被下在监里,没有自由,彼得就接替他的宣道工作,牧养这些教会。彼得前书暗示此时大逼迫将临,故彼得教导信徒在受苦中仍要为主做见证;并在彼得后书中教导主再来的应许与盼望,同时对假先知、假师傅与异端的危害也有明确的教导。为何成书年代要考证呢?因为若有人假冒彼得之名写书,那么彼得当时就可以提出反驳,彼得没有说话反对,更加肯定作者是彼得的可信性。


Comments are closed.